神話小說中的奇花異草–食蟲植物

小毛氈苔捕食螞蟻 (左)、絲葉狸藻捕捉到獵物的捕蟲囊-捕鼠籠式的捕捉方式(右)

 

 

食蟲植物的特色

 

綠色植物可行光合作用,在生態上扮演生產者的角色也常常是動物取食的對象,植物並不是永遠扮演被吃」的角色。食蟲植物是一類非常奇特的植物,大多生長在貧瘠而偏酸的環境,尤其喜好泥濘濕地,由於這樣的環境,土壤中的氮及其他植物生長所必須之營養容易被沖洗流失而缺乏,因此演化出具有捕捉及分解動物以補充棲地內營養鹽不足的能力,這種捕食動物的生存方式,像極了神話小說中才會出現的奇花異草。極為獨特又具科學研究價值。

全世界的食蟲植物共有八百多種,食蟲植物和一般植物一樣可行光合作用製造所需的養分,而捕捉動物是為了補充生長必須的氮丶磷等營養。一個標準的食蟲植物,必須同時符合引誘動物丶捕捉動物丶消化動物等條件。食蟲植物主要是用葉子特化構成捕捉動物的工具,分泌消化液消化動物的軀體,作為它們生活所需的有機養分,會以氣味丶色彩丶蜜腺等方式,來吸引昆蟲小動物入彀。捕食方法各異,包括:陷阱式(如豬籠草)丶捕獸夾式(如捕蠅草)丶黏蠅紙式(如毛氈苔)丶捕鼠籠式(如狸藻)等。

蓮花寺濕地內生長的長葉茅膏菜是臺灣最大型的食蟲植物(左)、台灣野外已經滅絕的茅膏菜(右)

 

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的生長環境

 

竹北蓮花寺濕地,因緊鄰蓮花寺而得名。位於竹北市與新豐鄉交界的鳳鼻尾山系內,蓮花寺濕地位於寺廟的北側。當地為軍事用地,軍方用鐵絲網圍籬圈起並加以管制,進入蓮花寺濕地必須向軍方申請。蓮花寺濕地涵蓋羊寮港溪濕地及濕地周圍食蟲植物分布的區域,主要包含陷谷草澤區和停車場下沙地共約1.2公頃區域,為營建署選定為地方級暫定重要濕地,蓮花寺地質成分以貧瘠的砂岩丶泥岩丶頁岩與未膠結之紅土與礫石丶沙丶黏土等為主,再加上此區承襲了鳳崎山系的豐富地下水,故此區的崩塌作用明顯,極易形成陷谷,而陷谷中往往會形成小片的水澤環境,並在此區域蘊育出許多稀有濕地植物。

蓮花寺濕地是台灣最多原生的食蟲植物的棲地,包括稀有的長葉茅膏菜丶小毛氈苔丶寬葉毛氈苔和長距挖耳草等食蟲植物,與田蔥丶桃園草丶穀精草等濕地稀有植物,是生物相非常豐富丶特殊的區域,極有生態保育上的價值,是觀察食蟲植物多樣性物種的優良地點。早期在此地食蟲植物整片,是此區特殊生態景觀。可惜近來周邊土地的開發、上方水源減少丶人工設施的建設以及營養源堆積促使強勢草本植物的入侵等因素,濕地特徵漸漸消失,土壤也愈趨營養,形成各種陸生植物繁茂生長,使得此區環境大幅改變,幾乎斷了原本食蟲植物的生路,造成濕地裡的食蟲植物生存極大的威脅。

自西元1998年起,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與新竹縣政府合作,積極對此地的食蟲植物與濕地植物進行計劃性的復育,包括定期動員志工以人力剪草;去除外來種植物;挖掘水坑;亦曾在此規劃並架設步道來減少人為的踐踏,以免傷及這些瀕危植物,除了持續守護食蟲植物的種源及數量為主要目標外,更積極投入復育工作,更希望食蟲植物的棲地能漸漸恢復為原本環境。

蓮花寺志工冒著烈日進行剪草維護工作

 

人工栽植復育及生理醫藥用途研究

 

近年為了對食蟲植物能有更深入的認識、人工栽植復育及生理醫藥用途等進行研究,荒野保護協會與林業實驗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辜嚴倬雲保種中心進行食蟲植物地易地保種,另外前後與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興大學等學術單位進行合作,研究食蟲植物之生理及生態環境之需求,瞭解食蟲植物的食蟲生理特性,獲得豐富的成果。除了原始棲地的保育工作,協會並積極計畫成立自然教室及食蟲植物展示園區;期許以循序漸進的環境三育「保育丶復育丶教育」方式,推動食蟲植物作為整體環境教育中的一個環節,實現永續經營的理想。

長葉毛膏菜人工大量栽培供科學研究

 

撰稿/ 荒野保護協會 沈競辰